本片讲述了冬捕开始前的七天里,发生在中国东北一座老工业城市的一个老人的故事。丈夫去世几年后,82岁的赵丽华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泡澡,却多次被拒之门外而且遭到羞辱。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费尽周折,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摆在这对母子面前却显得异常地艰难。母亲最后也没实现在职工浴池泡澡的心愿,尽管她曾在这个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赵丽华而言,“泡澡”是洗礼一般的自我清洁,有尊严地“安乐”地离开,是她最后的选择……
#PYIFF#第二部。视听语言和部分细节处置惩罚,已相当成熟。冰下的鱼,明喻生活在寒冬东北的,那些内心荒芜、无处安放的灵魂。牛、猪、羊,这些最多见的生活事务,被置于片中,指涉某种隐喻。配乐与影像的配合,震撼人心,压抑的生活状态,被导演拿捏、处置惩罚得相当高级。最后一个镜头,暴雪将至,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脸上挂满了无奈。唯一缺憾,多是全片的节奏有些问题,但白璧微瑕。
勉强三星,设计感过强,很多自以为是的设计和符号,尤其是结尾那个朝镜头跑,都知道是致敬,但太变扭了。台词写得也不好,很多信息都是用台词硬说出来的,太别扭了。唯一的亮点是,有一场中老年夫妇的床戏,挺难得的,国内电影很少有这个领域,因为不美,但却是难得有人拍的。
细节的捕捉、人物的状态都很到位,至于错误谬误,不提也罢。反正能戳中我
【平遥国际影展展映】世界首映场。现实主义惊喜佳作。围绕“让80岁老母亲进职工浴池洗个澡”这件小事为中心,展现、表达诸多命题:老年人糊口生涯和死亡的尊严、中年男人精神压力与生活困境、国营工厂职工世代更替矛盾、中年男女关系的复杂暧昧、下一代啃老问题等等。剧情、台词、表演都在国产片中属突出且亮眼的,精准再现了东北各种身份阶级人群的为人处世气势派头与种种“人之常情”现象,真实可信且尖锐。巧妙地以“牛猪羊”等动物起到承前启后分章节的作用。80岁演员高放奶奶收放自如的表演令人惊叹,为拍戏而去抽切掉过滤嘴的香烟并出演裸戏,贡献了动人的桥段。周波极好地演出了男人被生活压力喘不过气、苦苦周旋的疲惫与固执。素人演员也都可圈可点,状态自然、对白真实,特别很是难得。至于“冰下的鱼”意象则过于明显刻意。白璧微瑕值得鼓动勉励。四星半
#4th PYIFF# 首映-世界首映。挺有意思的片子,其实比较像FIRST选出来片子的气势派头,讲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的故事,小事儿变大事儿,处处碰壁;又放在国企背景下(地点落在齐齐哈尔),说起来也蛮“东愁”的,点题句子比如“这是工厂职工的,怎么就能卖给你私人了”,这句话暗地里的血泪还真是不少。男主角写得挺真实也挺有人味儿,身边三个女人各有生动的地方。不过导演很多地方使得太过了,比如不少长镜头,比如背景中滑过的屠宰场的车上的动物(好歹拍到屠宰场家暴男的时候你换辆车啊),比如除了找茬啥都不干的十几家连锁浴池老板,比如隔壁老王,比如“除了嘴硬哪儿都不硬”,比如达族的无伴奏合唱,标的目的是对的,分寸拿捏还欠火候。
八旬老太太找地方洗澡却困难重重,这个入题点出了问题。随剧情展开,老太太却并没执着于非得职工澡堂,更让角色接下来陷入的一系列窘境特别很是不可信,工作和感情线到人物关系也就变得很拧巴。虽然刷小聪明的弄了一些捧腹笑料,并在结尾为洗澡园个说法,但已经不可挽救。倒是有视听最出彩的一幕,两人在车内“被迫”偷情,广播放着喜庆的节日预告。
PYIFF | 特别很是典型的小镇传统家庭,中年苦闷的日子,70后的男主人公性格轴脾气倔,自尊心极强,工作不顺,家庭不合,儿子只会伸手要钱,妻子母亲冰炭不洽,无数个底层普通人的家庭写照,真实、有烟火气。电影中出现过三次特别很是有宗教色彩的片段,一辆屠宰车载着牛、猪、羊分别三次经过男主身边,不禁让我想到《撞死一只羊》这部作品中羊的宗教隐喻。中年男子的无力感,就像这些最后被献祭牲口一样。最后一幕也让我想到了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隔着屏幕都能感触感染到窒息绝望。
特别很是一般的水平,但结尾的镜头实在减分,近两个月已经看到两部国片这样结尾了,不会都以为自己是特吕弗吧……过程当中想到《诗》但真的差远了……高放老师其实演得蛮好,怎奈剧情撑不起来。
#2020平遥
有点可惜,因为有点刻意
真不错
虽然视听不够成熟,表达也不够艺术化(那些与电影主基调脱节而非分特别惹人生厌的造作意象不和谐感太强),但除此之外对东北困境与东北人(乃至中国)情境和精神状态的捕捉应该是见过最为真确、精准与尖锐的,尽管它是如此直白、粗暴、丑陋。若是好好打磨一下影像与选择刻画线路(主视角由中年男性改为老年女性)应该会是极有力度与冲击力的电影。
很像《老兽》,都是讲的典型的中国男人的中年危机的事情,会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片子。
#4thPYIFF#首映评审。剧本的语言跟冲突设计顺畅精彩,这真得是有生活经历、有表达精力的导演才能磨出来的功夫。周波的表演就是每一个导演都朝思暮想的那种,框定画幅,用限定部位传达情感状态。但瘸腿也很明显,过于关注剧作的二维平面人物塑造,视听尺度上处置惩罚粗糙,就连核心意向都在第一镜就泄露出来。这是老导演的戏影传统,也是他们极力需要摆脱的包袱
#4rdPYIFF#出了意外,这部尤其戳到了我。啊,献给我的父亲,真好啊。
#8 PYIFF 影片前三分之二中年男人的困境建构得特别好,摄影冷静克制,虽然过分强调现实压力,但依然成熟可信,很大部分归功于成功的表演。到后三分之一像泄了气一样,特别是结局的处置惩罚不但没有升华,反而影响观感,大部分时间主角是中年男人而不是老人,对于老人个体的自尊和情感点到为止浮于表面,导致最后老人出走这个举动显得苍白无力。
平遥电影节。皮儿片儿的中年失意人生,但更主要的是想拍时代伤痕。特别很是伤感绝望,可惜在幸福的新时代中长大的青年人们无法感同身受,并时不时的发出此起彼伏的笑声。作为一个东北人的我,竟然看得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触感染。
看完陷入深深恐老情绪中
导演很喜欢拿动物做隐喻,冰下的鱼,深夜笼子里的不同动物,少数民族节庆上的祭祀动物,纠结的中年男人,老太太执拗的死前心愿,儿女的自私与势力,生活是那么夹生,像十分困难跳出冰窟的鱼,翻腾几下又跳了回去。但愿老太太应该最后是在冰窟里“洗澡”了吧。导演叙事有点混乱,老太太做主线会更好,以及结尾很刻意。
由老太太想洗澡这一动机出发,串联起中年男人的情感危机,老年人的度日如年,逐步外部化的厂子就像冰下的鱼,冷到了骨子里,不想动弹;皱眉头听的场景很多,施展阐发了熟人社会闲言碎语;影像质感太粗糙了,结果金鸡中小成本电影。
映前搜了下导演过往的履历被吓到了(一堆国产劣质恐怖片…)做好了要离场的准备。没想到还勉强可以,有些闪光之处。对老人糊口生涯境遇和关于抑郁症、自愿死亡有温柔体恤的视角,是稍显难得的故事摘取;一直未有交代大概会被人认为“作”的“洗干净”,在最后揭晓的时候很煽情。有了这个前提,会觉得好了很多。如果打磨下故事,把男主的戏份再削弱,女主“升级”成(包括但不限于)赵淑珍、吕中、潘虹、斯琴高娃、彭玉…大概率能攻下些影后奖项的。
#PYIFF 2020# 10.17 第六部,本来这部电影买了又出,因为有藏龙,但藏龙又消失了,所以又顺手一补。整体完整,大量运用试图让人看不懂的符号,但勾起的兴趣被普通的故事和拍摄打消了,试图营造惊悚的段落都有点刻意。中年男性的压力还是容易引人共情的,但影片显得很不齐整,想说的东西只是堆在一块儿,给人感觉是有了故事之后然后又塞进各种梗、社会热点等等。这样全球与之做对的中年男性想要拍得自然不易。但还是可以想到自己的父亲。
PYIFF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单单是喜欢片子本身,更喜欢的是它代表的拍电影的一种态度,踏踏实实拍一个故事,不擅长镜头就不用太多镜头,围绕自己想表达的去营造氛围,打磨剧作,太太太难得了。电影的情绪在最后那句“献给我的父亲”被推到了顶点,我流下了这个影展唯一的,也是最真情实感的两滴眼泪。
三星半吧。击溃中年男人的都是细碎的生活琐事。聚焦中年男人的悲哀,尽孝、满足情人、满足妻子,活得累不累?用老太太想回厂子洗澡来侧面描写东北这座城市。
敬老加一星吧
所有演员演技在线,导演对音乐的运用也十分斗胆勇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电影里面不断环绕纠缠,抽丝剥茧出人和人的爱恨别离、官僚和各式脸谱,但问题也出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一大早就酒店开房洗澡不就完了?或许作者想施展阐发这家澡堂对老太太的重要性,如果放更多笔墨在这上面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片头的第一个镜头印象深刻 #SIFF 24
整体还行,但故事还是没讲好。
张力导演的这部作品,基于对齐齐哈尔深厚的情感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沉稳有力量,时光对于人们生活的侵蚀被张导诠释的酣畅淋漓,周波和高放的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些苦和累的后劲比肯洛奇劲儿还大。不过开头鱼的镜头有失自然,过程略显沉闷,题材比较小众,对观众的观影门槛要求较高。
关注弱势群体,值得鼓动勉励
2023-229
情节有些刻意,用力过猛
哎,看完一声叹息。中年男人太难了吧,诸事缠身,无能为力,就是条被冰封水底网中的鱼了。#第四届平遥电影节,10.17#
老邢坐在床上对旁边不克不及自理的老宝说: 丽华上电视了。老伴没有回声。电视上的主持人冲着丽华说: 说一说感触感染吧。丽华掉以轻心的从镜头前走过,一切像是一场无声的告别。东北的幽默过后总是沉痛。导演确实用了很多意象,意象是次要的,抛开意象后的人,每一个都活生生血淋淋。ps.导演终于不拍恐怖片了。
景行中几次出现关着牲口或动物的屠宰车,显然是某种隐喻,隐喻男主的生活处境。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直视镜头,是无耐,惊惶,羞愧,抑或另有深意?还包括那艘在冰封的江中倾斜的船,是否已正是男主的生活或家庭的某种隐喻。
挺没意思的一个片子,中年人的无力感让人十分不适,台词也很尴尬,很多情节都有些不符合实际。
窒息了,想给每一个人脑瓜上来一榔头
惊喜,感谢抛开书本和力作平台少有的让我绝大多数观影时间都聚焦人物,人物关系和情节的现实主义影片,摄影多长镜头调度,稳健的取长补短带致敬表意镜头有些过于明显,导致节奏有些割裂片名《冰下的鱼》,三牲和净体后的赴死,能呼吸到空气之时则魂归去兮配乐应该是民族祭祀用到的音乐人物形象丰富,人物间的冲突具体。同心专心想在职工澡堂洗体随父亲离去的母亲,男主与时常出走娘家老婆的琐碎争吵,与技工,郑总,查询拜访组的矛盾意淫多年趁虚而入不住在隔壁的对门老王,啃老到奶奶身上换走76年茅台的房奴孙子,澡堂郑总,发廊小姐,工厂情人等都有血有肉【中年人做那事和老年人洗澡的戏很难得,同时也能感触感染和明白到成年人从天而降的崩溃】真真一幅东北社会截面图景
相比老母亲选择安静且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个案,更让我震撼的共性是,朱红兵两次对承包职工浴池的吴总发出的拷问,“国家的东西咋就属于你自各儿的了”,这应该是东北很多普通工人内心深藏多年的疑问,连带着那桩知名女歌手母亲的大案一块儿萦绕在不少人的心头。也是这部影片最有力度的一次拷问~
张爱玲说过: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全片以老母亲紧蹇的双眉和吸着切掉过滤嘴的香烟开场,她的心愿为一明线鲜明地贯穿始终;母亲的儿子,也就是本片真实的主人公,他的生活、他的行为、他的人到中年愈发身不由己、他的如猪牛羊一样被日益宰割的状态,作为暗线时刻涌动在厚重的冰面之下。一明一暗两条线排布开去,连带着刮起了一阵阵萧条、落寞的风,刮开了东三省老工业基地被时代悄悄抛弃的条条轨迹。两位主演对角色的呈现可谓精准到位、模样形状兼备——母亲从始至终保持着特立独行的气势派头,却依旧流露出难以掩饰地对已故丈夫的思念;儿子四处奔波竭尽所能,却也能时时传递出那种疲惫、压抑、无能为力和迫不得已。而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斗胆勇敢测验考试,更值得我们为他鼓掌!
SIFF第一场!上座率挺高,报幕的时候大家不谋而合鼓掌✤了。随着剧情推进,猜到了老太太“洗澡”执念暗地里真实的用意,当屏幕打出绝笔信内容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两眼湿润。被生活各种拷打的中年男人,像那些为冬捕祭祀准备的牛羊,到最后也没有摆脱牢笼,只不过迎来那个既定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