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是蒙古社会中重要的角色,时常被人们视作提供道德和精神指引的导师。但如果这位萨满是一名年仅17岁的高中生呢?影片的主人公泽是一名17岁性格温和的蒙古萨满。他既要履行他的巫者职务,又要兼顾高中生的课业,以求在当代蒙古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上周刚从蒙古国回来便直奔平遥,由于在乌兰巴托city walk了一周,对影片里出现的地标非分特别熟悉,zaisan纪念碑和eon club也出现了两次,属实尽力还原了乌兰巴托;蒙古国的年轻人就像戈壁上唯一的孤伶伶的首都乌兰巴托,别扭但还有鼓劲儿,题材稍逊一筹,希望蒙古电影可以多一些这样气势派头化强烈的电影,而不是院线的本土片只有几部喜剧。
2.5 切入视角尽管很西方猎奇但也挺有趣,问题出在男孩和女孩入手下手dating后,整个剧作就一路坍塌,堆砌着老生常谈和没有节制的表达。男主这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太好了,形象特别很是突出,加上男演员也选得好(有点可),过目难忘,很能明白拿到地平线最佳男演员。
Venice80/2 一种城市化的模板在蔓延。
最后那段狗吠太神了,蒙古国没有未来的CEO,只有要成为搬运工的年轻萨满,太狠了,失落乌兰巴托,夜店里红蓝灯光交织下不断分裂的面庞与灵魂。
第七届平遥影展第8部。当萨满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青春期的高中生,灵魂入手下手迎来各种欲望的诱惑。
@DelphiLUX
@2023PYIFF.因为临时就地支持翻译映后Q&A,只看了下半场。第一次看到这样充满生活细节的少年萨满形象,喜欢课堂的狗叫协奏曲,老中青三代无处可去的困境,看到目下当今第三部施展阐发起飞视角,第二部有红蓝光惊艳幻化的了,另:捕捉在角落拉伸转圈的赵涛
#Venice80 很无聊,闷闷的。我大概在影院看了三次表,普通的青春少男少女的故事套上萨满文化的使命感并无让这个故事显得特别,而且意外的没有什么我所期待的蒙古片的异国情调。普通小城故事,不痛不痒,关于一个少年的成长可是我对这个少年满不在乎。
年轻萨满的「成人礼」,童身的失去,通灵的终结。偷食禁果的17岁萨满,陷入爱河,掺杂着一些青春的痛苦悲伤。有关蒙古萨满文化传统,奇观性的文化景观,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个朴素的故事本身。整支片子,弥漫着传统神灵宗教色彩,会生气的灵魂。迪厅问神的,推进特写镜头,配合光影,极具视觉冲击力。年不放在眼里角故事线外,夹杂了两个原生家庭的背景。影片的超现实表达段落,是因神力的失去,走在回家路上,路遇了那个自己未能挽留的邻居爷爷的生命。犬吠声,是全片最核心的声音元素设计,从村落的犬吠,到象征着某种反抗的全班同学对班主任的反叛犬吠。PS:蒙古女导演处女作,故事本身很简单,但叙事节奏较缓,更精华精辟、紧凑一些,整体观感会更好。
乌兰巴托的信仰危机;蒙古男的也爱空气投篮。
#PYFF#蒙古国女导演,好像是第一次看蒙古国电影。除去国家本土地貌风俗萨满礼教,电影其实讲了一个当代青少年逃脱规训叛逆成长的世界性故事。冬天雪地辽阔茫茫,依稀有种在延边或者韩国感觉。青春性爱漂亮妙青涩,教室狂吠冲破牢狱。男孩眼睛虽小,眼神灵动,获得了威尼斯地平线最佳男演员。
No.9986。7th PYIFF-卧虎最佳导演,前获2023威尼斯地平线最佳男演员奖。作为一部拿满大电影节和机构创投的影片,若说没有点国际化策略那是不可能的;导演前两部短片敢情都是为了这部来做准备,但是这部片子拍得……校园戏真有点拉胯,最后还使一个《缄默沉静的教室》就有点呵呵。”风之城“就是乌兰巴托,山谷中心的高楼大厦,稍外围一点的SHZY公寓楼,以及山坡沿山而上的”蒙古包区“的中心-外围关系,在片中有不错的展开(去过乌兰巴托的透露表现,拍得很准确嘛),也对应在人物关系及主要事件上,可以算是空间叙事的优秀典范榜样。神来之笔当属第二次迪厅段落里小萨满那段随着灯光变幻而亦神亦人,亦哭亦笑的变脸戏(好奇是如何实现的),单这一场戏就值回整个片子的票价了。
#SIFFTY# 碰见对节奏有掌控力的新导演很惊喜。本人对任何庄重的仪式和力量毫无抵抗力,所以很喜欢少年作为萨满的这条线。女主神似金敏喜!喜欢两人在墙上画出想象的未来生活 以及 迪厅里男主脸上灯光变换的场景。Shoreline Community College Theater
2023PYIFF//太惊喜了。用轻盈的人物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压迫里找到了最舒适的存在。城市是没有中心的,却始终能勾起人的欲望,又与人物时刻保持了距离,导演用亲密关系探索古老的神灵,这是蒙古的过去,目下当今和未来…
经由过程航拍和对城市建筑的特写描摹出以城市为载体而携带着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抗焦虑 影像拍摄的硬件呈现很厉害 剧本的文学性和创新性还是拖了下后腿 尽管主题已算陈词滥调 但至少努力在影像领域为蒙古这片被忽略的土地打开了窗口而能投入进关注的目光
祖先之灵不克不及太被烦扰。作为媒介的高中萨满,只能抛弃电音接受失恋,才能让生气的灵魂回归乌兰巴托郊区上空。
男主高中畢業後在電視劇劇組做攝影助理 被導演朋友推薦選角/ LOTTE 2
跳萨满的男仔,向往都市公寓,先听话后反抗教鞭驯化,自然神一度失魂离体,又搬起重物,拥抱再试,百年之后万万年。机械心的女仔,身在年轻的乌兰巴托,神不在此地。片中可听到了红绿灯心跳,置换了表演者的口簧琴,厚重升华着在地青春片的努力,在迪厅射灯的镜头印压中,可见魔幻一斑(各色行为涂鸦中,似乎还看到了老中手笔?)
2023.08.31 那些隐藏的,期待着爆裂开的情绪,都化作了风雨雪中温柔的呢喃。
最喜欢的一部蒙古电影,出自女导演之手,更是可喜可贺。萨满不过噱头,传统-现代、宗教-世俗等矛盾对立看似和藏地/牧区及不丹电影类似,本质和《燃冬》《青少年哪吒》是一回事——都关乎规训、反抗、顺从,危机四伏的青春,终将被简单归纳综合为一场「成年礼」。群吠、迪厅的戏,是亮点。若要深究,中国和蒙古定有不同答案,却同样引人深思。这些年,韩流对蒙古影响深远,年轻人更是出人意料地时髦。而乌兰巴托的landscape,蕴含太多历史与意义。当镜头如微风般拂过蒙古包、新建筑、以及赫鲁晓夫楼,耳边仿佛响起了张蔷的歌声:「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快车……」这座庞大的城市,恋旧又渴望新鲜感,似乎正在面临「modo jodo casa house」式的问题——臃肿的同时,却也在孕育着可能性。而处于边缘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蒙古国呢?
【平遥影展展映】中国首映。蒙古青年女导演新作,让人眼前一亮。关于一位蒙古高中生少年萨满经过恋爱和迷茫,失去又重新获得通灵灵力的故事。喜欢影片关于萨满灵性的部分,导演成功地用现实的手法拍出萨满通灵仪式祖先神灵附体、去世之人灵魂奔走呼叫招呼这种不太现实的意象。鼓动宣传了蒙古敬天地山川和鬼神的文化。也讲述了城市的扩张和当代蒙古青少年的迷茫。中间部分的节奏随着主角的迷失一块儿散掉,弱化。结尾才把这口气提回来 。但男主的脸在迪厅灯光变幻照耀下反复变幻那个镜头真的很有设法主意,课堂犬吠也是令人一振的亮点。值得鼓动勉励。三星半
新导演完成度如此之高,望其项背。青春片叠加东方学符号完美击中欧巴罗审美g点。各种借鉴都能流畅作业,新导演前往三大案例教科书。
蒙古青年直男的青春痛苦悲伤,少年们成长得普遍健朗。有些段落太灵了,比如狗吠那段,不太确定班级墙壁上贴的是否是马恩,但是班主任代表了一种相似的规训,而萨满所代表的传统的信仰正在被质疑,蒙古包也再也不住人了。这些既是时代符号,也是文化奇观,更为故事种下历史根基。乌兰巴托受韩国影响很深,有些少年的脸、语言有点像韩国人和韩语。人物肖像无论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都很耐看。中段观感乏味,需要一些技巧调和。
7th PYIFF,7分。卧虎前两部(《尸袋》和《群山暗地里》)是公路片,这部《风之城》是爱情。以男孩萨满身份的丢失和恢复暗喻成长,成长是对周遭世界的认识和共情,此类剧作早已陈旧。优点在于导演拍少年恋爱能轻巧从容,教室群吠与前后段落环境中的狗吠声协调统一。
目前平遥最爱,好喜欢导演处置惩罚人与人,人与神,人与空间之间关系的体式格局。她展现了青少年成长中无法规避的青春问题,又很巧妙地用影像冲淡了哀伤。作为处女作,没有匠气,没有炫技,已经很棒了!感慨他国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在小我私家成长经历与深入社会现实之间找到了自身创作经验可控范围内的平衡点。操之过急的视听设计是底子,扎实细致的剧作是核心,把明白与感触感染转化为表达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确实需要几分天赋与灵气。
#7thPYIFF# 故事层面触动不太大,中段实在没扛住眯了会。大概就还是向内坚守和向外出走的选择,但是有场夜店的灯光戏很屌。蒙古片子看的不多,这部也算是难得展现了乌兰巴托的都市以及当下年轻人的状态,观感还挺新鲜的。
第一次见识到乌兰巴托的夜,可能我带着太过猎奇向的视角,希望能多看到男孩与神的更深刻的交流,以及萨满在他身上他的家庭留下的痕迹。而不是乏善可陈的恋爱故事和符号化的夜店情节。与女孩交往的剧作入手下手的清新可人,结束的则陈腐的可怕。课堂暴动那一段效果好却感到离题很远,悬浮于整个剧情之外。后半段最诗意灵性的部分是夜路遇见邻家爷爷的魂灵,和以萨满身份安抚邻家哥哥。男孩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之间的身份穿越,出走的天真烂漫,回归的模糊不清。
TIFF23 no.4
#Venezia80#我透过电影窥探与我的家乡只有边界线相隔之处 干燥寒冷的空气和与神灵有联结的男生 看到了最本质纯洁的一些东西(很荣幸我是第一个标识表记标帜这部电影的人 连着两年入围,期待导演以后的创作!
#BJIFF2024#以降神始以降神终。祖先的神灵固然会指引你前进的标的目的,但是迷失自我的时候,还是只能靠自己寻回路中央。成长当然会有痛楚会有疑惑,纵然能借助神明之口为别人授业解惑,自己的问题也仍然要自己解决,当自己灵台清明,先祖之灵自然就回来了。摄影很漂亮(除了结尾的航拍有点低了),总体很细腻,但几处情节又给人一种有意的粗暴直出感。小女友去韩国的设置多少有点刻意。班级里“群集而吠”很巧妙,也许想表达的是年轻人不需要成人们贴标签,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路。
2.5
#PYIFF2023 结合萨满元素的青春片,侧写了社会阶级分化。映后导演短片说得挺详细的,陈丹青不耐烦骂骂咧咧。
怒打四星
【6】不太行,或者说很一般。本片很巧妙点在于赋予主角两种身份,青少年与萨满。电影全然的调性和社会环境是在蒙古信仰的文化下发生的,“萨满”给电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但很奇怪的反其道而行之,电影是讲青少年的,整个剧情特别很是奇怪,最新的潮流文化对抗最古老传统保守的一部分在本片找不到平衡点。男演员特别很是灵和过目难忘,所以去年在影坛的亮相特别很是惊艳。除却之外,本片的剧作很糙,讲青少年是对的,不过这种电影20多年前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已经给出了满分的答案,甚至利用了“哪吒”的身份,本片只用后者做意表,只能是表面的好看。
【蒙古】当悠久的风俗传统、神秘的信仰,再和身着统一校服的少年打闹、在大都市的热闹互相碰撞;于是呈现了颇具特色的新旧面貌,这里并不是印象中的那么“村”,但却仍然脚踏实地地保护着那些曾给予养分的“根”。如此矛盾和对立的背景之下,渐渐还原一个成长故事;虽然因为地理背景有所不同,但整体发展又有些套公式,一半一半吧。
爱情真好!两位青年演员无比自然!灵性与机械,萨满与西方,荒野与都市,狗吠与人言。蒙古导演未来可期!
被润人干扰的萨满体质,被城市化挤占的蒙古包,被现代教育规训的青年野性。杂糅了民俗和青春爱情,为蒙古精神招魂。
-
近期看过的两部蒙古片在地理环境上呈现了一致性,同时在对社会问题批判上也呈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即无从下手。萨满作为重要社会元素本是接近、窥探、表达的优质切入点,但百读不厌的恋爱的加入让影片在中段入手下手完全不知该往何处去。
中规中矩的习作电影 /S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