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短评都很到位,但居然没有一人提到那两枚嫩穴,气不过,说一下。
有点哥特小说的意思。我有个小学同学,他爸爸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我们上初一的时候,他爸去俄罗斯给人烧锅炉。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写起小说了,曾经连气儿三年进了诺贝尔文学奖前六名。后来写电影剧本,也总是获得一些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之类的奖项。去年听说改行做了杀手,被捕入狱了。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此片给你答案:什么是人性的沦丧。太牛叉了,近来看过的最冷酷,最干净利索的黑色电影。不喜欢的部分是,音乐填得太满了,只要没人说话,那该死的愚蠢的音乐就会响起来,如果没这音乐,妥妥五星。
色调、音乐、布景什么的都很像《棺材》嘛,Balabanov还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如SMZ上的网友所言,“虽非他的最佳,但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哪。”,很多多少令人倍感亲切的熟面目面貌,加一颗友情星。
配乐太可怕了
和吗啡、棺材一道,成为巴拉巴诺夫的20世纪癫狂三部曲吧。锅炉工形式感最强,步调节奏如《兄弟》,变态劲的实验感却不如另两部。
不免难免太有腔调了一点
过程很长,高潮很短。
酷,很酷!
高潮少了点,内涵少了点,冲击少了。。
配乐没完没了,仿佛配乐师傅按了下play选循环播放就不管了
特别很是喜欢这个导演镜头下的裸体女性,看了3部,每一部都有脱的全光的裸女角色。
优错误谬误明显,很有意思。这个片子完全适合东木重新开发。
北欧电影和俄国电影真的有点一脉相承的意思,在巴导死后再看这部电影,这倒数第二部电影仿佛是对他电影历程的一个总结,而遗作《我也想要》施展阐发的东西明显不同。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北欧电影大段大段的缄默沉静,本片百分之八十都有配乐,更有意思的是百分之八十都用的同一个曲子
yellow lives matter
巴拉巴诺夫倒数第二部,依然是新黑帮与旧英雄。锅炉工最后的故事影像很有余韵,这是一群再也不有机会写完故事的人。
雅庫特人少校同志!
俄罗斯的黑色暴力片不是冷酷,是冷漠。这才叫人狠话不多,一丁点花哨没有,完全彻底地干净利索。这种气势派头也太酷了吧。
巴拉巴诺夫2010年的新作。劇本(人設,故事,人物關係)都很不錯,但是總覺得電影不夠《棺材200》狂!不過看過他其他作品的人在此片一定有驚喜~
哪里极端哪里残酷哪里暴力了?完全无感
一样平常啊。苏联解体后那个“疯狂的九十年代”所以烧妻也是疯狂举动中的一行为
发现了一个很邪门的导演,奇异乖张,冰冷,反高潮,但特别很是有趣,音乐尤其好。
死了的毛子才是好毛子,什么狗屁战斗民族,欺善怕恶真可悲。导演是有多爱这个配乐,要不是剧本还可以,真是煎熬
雅库特锅炉工大伯的写作计划和不可饶恕,杀无赦。不同人物的重复长镜头,用最简洁的体式格局拍出最复杂的情感和故事,诗意冷酷。巴拉巴诺夫绝对是最会拍雪国之城的导演之一
我他妈飞大了看的片子?我他妈只记得 吗啡 锅炉工 2连看了 完全想不起来剧情了。
7分。不能不跟他的《棺材200》等量齐观,同类画风,同一时代,都在一座工业城市里发生的人间悲剧,荒诞之下不掩现实批判。故事框架结构依然那么巧妙,可惜的是,人物塑造方面缺乏了一些灵肉的内核。
太直白没意思
穷尽一生拍一部电影
影片可以看出很多隐喻,比如老兵向空房的炉火加了一把新柴,又比如从屏幕左侧逐渐出目下当今右侧,而又回到中间位置的烟囱……但是配乐真烂
B装太大就会太刻意 从演员到镜头 对90年代的俄罗斯现实发力不足 对症下药
穿着自己那悉心保管的军装的上尉说:他们连战场都没上过,就只敢在远处耍花腔,算得上什么英雄好汉?
BAM 8/12/2013 6:00pm - Balabanov's films got such great music.
生猛而精准有力 巴拉巴洛夫生活生计代表作
看后无感留爪印~
这故事太狗血,没想出这是想表达什么呢
以笨拙的手法,讲了一个残忍的故事。与《棺材200》及《兄弟》等是一个路子,巴拉巴诺夫对俄罗斯社会的认识真实深刻且灰暗。
锅炉工烧女儿鞋和照片的时候我惊了,怎么能这么安静冷静僻静
冷漠,残忍,没有人是安全的。
一直没停过的背景音乐有点实验性质,对于暴力的处置惩罚直接冷静且真实是我喜欢的类型。
仍是水准之作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Copyright © 2019-2024站内地图RSS订阅谷歌地图百度地图